(相关资料图)
上海杨浦大桥,主塔预应力束、斜拉索、横梁等设施实现数字编码,加装智能传感设备,“数字体征”一目了然;“泉城”济南,四维地质环境可视化信息系统平台,自动“剖切”地层结构、岩性、岩溶发育特征等信息,为轨道交通线路适宜性分析提供参考;“未来之城”雄安,物理城市与数字城市同步规划、同步建设,汇聚城市数据、统筹管理运营的信息“中枢”加快打造……一个个生动场景,映照着我国城市数字化转型的探索创新。
“十四五”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:“迎接数字时代,激活数据要素潜能,推进网络强国建设,加快建设数字经济、数字社会、数字政府,以数字化转型整体驱动生产方式、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变革。”随着数字化、智能化技术的发展,数字孪生技术加快应用,综合利用感知、计算、建模等技术,把物理上的城市要素进行数字化,在数字空间构造一个与之完全对应的“副本”,建立与现实世界实时映射、虚实交互的数字孪生城市,成为推动城市科学规划、高效治理,进而实现数字化转型的重要路径。
城市是一个复杂的开放性系统,既包括建筑、道路、管网等基础设施,也包括人车物、水电气等各类要素,其在物理空间上纵横交错,产生的数据信息纷繁复杂。数字孪生城市能够对城市的各种要素进行模拟和仿真,以信息的形式呈现物理空间和社会空间。这既能为交通信号控制优化、能源调度、重大项目周期管理、基础设施选址建设等提供指引,也可以对城市运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潜在风险进行智能预警,并提供及时反馈和对策建议。数字孪生城市通过对“虚拟”城市的分析、调控来优化现实城市的运转,有望让城市更“聪明”、推动治理变“智理”。
数字孪生城市是实现数字化治理和发展数字经济的重要载体,更是未来城市提升长期竞争力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基础设施。《“十四五”数字经济发展规划》提出:“完善城市信息模型平台和运行管理服务平台,因地制宜构建数字孪生城市。”近年来,数字孪生城市已在国内不少地方落地,在“虚实结合”中极大提升了城市精细治理的效能。从这个意义说,数字孪生城市不仅是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城市中的综合集成应用,也是一种新型城市建设和治理模式。
当前,数字孪生城市建设仍处在基础建设阶段,在平台搭建、数据利用、场景应用、标准体系、运行体系等方面仍面临着问题与挑战。比如,数字孪生城市涉及的数据类型多、系统互联互通难度大。在推进数字孪生城市建设的过程中,既需要对这些“基础资料”统筹集纳和动态融合,也需要根据不同行业特点,对数据和知识进行语义分析并完成高效匹配。
城市,让生活更美好。在建设数字孪生城市的过程中,积极推进物理空间和数字空间一体建设、协同发展,让技术手段和人文关怀共同进步、相得益彰,就能让城市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,把发展成果不断转化为生活品质。 (谷业凯)
原稿件链接:http://www.news.cn/comments/20230531/7224797b1ecf42418d7567a82f4de478/c.html责任编辑:高雪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