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家统计局9日发布的数据显示,7月份,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(CPI)同比下降0.3%,但环比由上月下降0.2%转为上涨0.2%;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(PPI)同比下降4.4%,降幅比上月收窄1个百分点,国内物价运行总体稳定。
“7月份,居民消费需求持续恢复,CPI环比由降转涨,但受上年同期基数较高影响,同比有所回落。”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首席统计师董莉娟表示,7月份,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明显回升,同比上涨0.8%,涨幅比上月扩大0.4个百分点。
在我国CPI“篮子”商品中,食品占比较高。7月份,食品价格同比由上月上涨2.3%转为下降1.7%。食品中,猪肉价格下降26%,降幅比上月扩大18.8个百分点;鲜菜价格由上月上涨10.8%转为下降1.5%;鸡蛋、牛羊肉和虾蟹类价格降幅在1.5%至4.8%之间,降幅均有扩大。
(资料图)
从环比来看,7月份,食品价格下降1%,降幅比上月扩大0.5个百分点。董莉娟分析,食品中,应季果蔬大量上市,鲜果和鲜菜价格分别下降5.1%和1.9%;市场供应充足,猪肉价格持平,鸡蛋、食用油、牛羊肉和禽肉类价格下降,降幅在0.4%至1.4%之间。
猪肉价格在食品价格中占有较高比重,对CPI运行具有重要影响。针对猪肉价格未来走势,国家发展改革委国民经济综合司副司长李慧表示,从供给看,国内生猪产能总体处于合理水平;从需求看,夏季过后天气逐步转凉,加上高校陆续开学、中秋国庆等重要节假日陆续来临,根据往年情况,猪肉消费将逐步增加,可能推动生猪价格有所回升。
统计数据显示,7月份,非食品价格环比由上月下降0.1%转为上涨0.5%。非食品中,服务价格上涨0.8%,涨幅比上月扩大0.7个百分点,主要受出行类服务价格上涨带动,其中暑期出游大幅增加,飞机票、旅游和宾馆住宿价格分别上涨26%、10.1%和6.5%。工业消费品价格由上月下降0.4%转为上涨0.3%,其中受国际油价上行影响,国内汽油价格上涨1.9%;“6·18”促销活动结束,大型家用器具、家庭日用品和个人护理用品等价格有所回升,涨幅在0.7%至1.2%之间。
从工业生产者价格看,7月份,受国内生产供应总体充足、部分行业需求改善及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传导等因素影响,PPI环比、同比降幅均收窄。PPI环比下降0.2%,降幅比上月收窄0.6个百分点;同比下降4.4%,降幅比上月收窄1个百分点。
董莉娟分析,7月份,国内煤炭、钢材供应充足,需求有所增加,煤炭开采和洗选业、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价格环比分别下降2%、0.1%,降幅分别收窄4.4、2.1个百分点。受国际市场原油、有色金属等价格上行影响,国内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、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价格环比均由降转涨,分别上涨4.2%、0.4%。
今年以来,国内物价呈低位运行态势。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此前表示,总的来看,CPI涨幅低位运行是国际国内多重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,是阶段性的。
农业农村部采取强预警、降成本、防疫病等举措,夯实生猪保供稳价的基础;国家发展改革委从做好一次燃料供应、推动电源应发尽发等方面保障电力安全稳定供应;针对汛期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稳价,天津、黑龙江等地加大市场巡查和检查力度,畅通市民投诉举报渠道,保障市场价格秩序稳定……近期以来,各方统筹做好保供稳价。
“下阶段,随着我国经济恢复向好,市场需求稳步扩大,供求关系持续改善,加之上年同期高基数影响逐步消除,CPI有望逐步回升。”董莉娟说。